
報章報道
修復文物等於翻新?中學生任文物保護大使 領悟「最少干預」原則
本校學生參加了「東華三院學生文物保護大使計劃」。此計劃為中學生提供了一個超越課本的學習平台,讓他們從冰冷的「觀察者」化身為親手觸碰歷史的「文物醫生」。學生們在專業指導下,為「百姓廟」金屬門牌和慈善獎盃進行基本修護,過程中最大的挑戰在於克服內心的緊張,並以極致的耐心與細精準控制清潔工序。
這次親身體驗帶來了深刻的觀念轉變。學生們領悟到,文物修復的最高原則並非將物品「翻新」,而是秉持「最少的干預」,以還原其歷史價值為宗旨,而非迎合現代審美。這讓他們重新定義了文物保護的意義,理解到文物是與過去對話的重要渠道。
計劃內容不僅限於修復室內的微觀操作,更包括遠赴四川成都的文化探索之旅。學生們不僅一睹三星堆古文明的神秘風采,更被當地市民與施工單位自發保護地下文物的故事所觸動,從而深化了對國家歷史文化的認識與尊重。
主辦單位東華三院與文物修復辦事處指出,計劃的核心目標是讓文化保育「貼地」地延伸至教育層面,透過親手體驗播下傳承的種子。他們期望學生能理解文物修復是一門結合科學、藝術與歷史的專業,並從中培養守護文化遺產的使命感,將保護意識扎根於年輕一代心中,強化其文化與國民身份認同。